
“世界艾滋病日”的由來
自1981年美國研究人員發現世界首例艾滋病病例以后,艾滋病在全球范圍內迅速蔓延,逐漸成為全球關注的重要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熱點問題。為號召全世界人民行動起來,團結一致共同對抗艾滋病,世界衛生組織于1988年將每年的12月1日定為“世界艾滋病日”。
艾滋病是什么
艾滋病,又稱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(AIDS),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(HIV)感染引起的一種傳染病,HIV攻擊免疫細胞,使得免疫細胞功能缺陷,導致免疫系統功能障礙甚至免疫系統崩潰,繼而出現多個器官機會性感染及罕見惡性腫瘤,最終導致死亡。
迄今,尚無可以根治艾滋病的藥物,也缺乏有效預防感染艾滋病的疫苗。一旦感染艾滋病,需要終身規律服藥,會帶來很大的精神壓力和健康損害,對學習、就業和家庭等方面帶來較大影響。
艾滋病的傳播途徑有哪些
艾滋病病毒存在于HIV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體液中,包括血液、精液、陰道分泌物、乳汁、傷口滲出液等,具有很強的傳染性。任何能夠引起體液交換的行為都有傳播艾滋病病毒的可能。主要包括以下三種傳播途徑:
性傳播
與HIV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進行無保護措施的性交(經陰道或肛門)或口交都會導致艾滋病的傳播。性傳播是艾滋病的主要傳播途徑,性伴侶越多,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越高。
血液傳播
輸入被HIV病毒感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;與HIV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共用注射器具靜脈注射毒品或藥品;移植HIV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組織器官;使用被HIV病毒污染的醫療器械等。
母嬰傳播
感染了HIV的孕婦能夠通過胎盤將HIV病毒直接傳染給胎兒,也可通過產道和產后母乳喂養將HIV病毒傳給嬰兒。
艾滋病預防的“三大防線”
防線一:預防經血液傳播
嚴禁吸毒,不與他人共用注射器。
不要擅自輸血和使用血制品,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。
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、剃須刀、刮臉刀等個人用品。
避免直接與艾滋病患者的體液接觸。
防線二:預防經性途徑傳播
盡量少參加以飲酒為主的聚會,聚會時少飲酒,以免出現“酒后亂性”、“酒后失控”的行為。
盡量少去“酒吧”、“蹦迪”等娛樂場所,避免接受不熟悉的人給予的煙、飲料等,因為這些東西里面有可能隱藏著毒品之類成癮物。
發生性行為時,要全程正確使用安全套。
防線三:艾滋病暴露后預防
未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員在暴露于高感染風險后,如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感染狀況不明者發生體液交換行為,及早(不超過72小時)服用特定的抗病毒藥物,降低感染風險。
暴露后預防應當在發生可能感染行為后72小時內服用阻斷藥,持續服用28天,服藥越早,阻斷效果越好。
溫馨提示
艾滋病危害大,但艾滋病并不可怕,我們應當正確科學認識艾滋病,認清艾滋病的傳播途徑,自覺抵制可能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為,不歧視艾滋病患者,做好科學防艾。艾滋病患者也不要過于焦慮,應積極治療。讓我們攜起手來,共同抗擊艾滋病。
責編:何璐
來源:東安縣融媒體中心
下載APP